都市《重生90年代登顶富豪》是作者“雾失一楼台”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,林凡林建国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,主要讲述的是:新作品出炉,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,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,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!
《《重生90年代登顶富豪》林凡林建国火爆新书_重生90年代登顶富豪(林凡林建国)免费小说》精彩片段
林凡是在一阵剧烈的头痛和霉味中醒来的。
不是医院消毒水的味道,而是一种混杂着老木头腐朽、廉价烟草和潮湿泥土的、极具年代感的复杂气味。
他猛地睁开眼,映入眼帘的是糊满旧报纸的屋顶,一盏悬着的、蒙着厚厚灰尘的昏黄灯泡,以及身下这张硬得硌人的木板床。
“我不是在连续加班赶项目时猝死了吗?”
他撑着身子坐起,环顾西周。
斑驳的土坯墙,掉了漆的红木箱子,墙上还贴着一张泛黄的、印着健美运动员的海报。
一切都透着一种陌生又熟悉的……复古感。
就在这时,一股不属于他的记忆洪流般涌入脑海。
1990年……南都市……青石县……一个同样叫林凡的十八岁青年……高考落榜……家境赤贫……母亲早逝,父亲是县机械厂的下岗工人……他,一个2024年的三十五岁产品经理,竟然重生在了这个同名同姓的九十年代青年身上!
还没等他消化完这惊人的信息,房门“吱呀”一声被推开。
一个面容憔悴、鬓角斑白的中年男人端着一碗稀得能照出人影的米粥走了进来,看到他坐起来,眼中闪过一丝担忧和无奈。
“小凡,醒了?
头还疼不?
先把粥喝了。”
父亲林建国把碗放在床边的小凳上,声音沙哑,“昨天……是爸没用,没给你借到复读的学费。
你也别怪你王叔他们,各家都不宽裕。”
记忆碎片拼接起来:昨天,原主因为父亲借钱失败,复读梦碎,情绪激动之下撞了墙。
林凡张了张嘴,千言万语堵在喉咙,最终只化成一句:“爸,我没事了。”
林建国叹了口气,从皱巴巴的中山装内兜里摸索了半天,掏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绿色纸币。
“这……是家里最后的两块钱了。”
林建国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窘迫,“你拿着,出去……找个活儿干吧。
咱家这情况,读书……就算了吧。”
那张绿色的两元人民币,像一块烧红的烙铁,烫得林凡心头一颤。
1990年的两块钱,能买什么?
西斤大米?
或者十根油条?
但对于这个家,这几乎是全部。
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混合着灵魂融合的茫然,让他几乎窒息。
前世他虽然不算大富大贵,但也从未为生存发过愁。
而现在,活下去,并且要带着这个破败的家活下去,成了摆在他面前最冰冷、最残酷的现实。
“爸,钱您收着。”
林凡把纸币推了回去,声音异常平静,“学费的事,我自己想办法。”
“你一个孩子,能想什么办法?”
林建国急了。
“办法总比困难多。”
林凡掀开打着补丁的薄被,下了床。
他的眼神不再有少年的彷徨,取而代之是一种属于成熟男人的沉稳和锐利。
“这学,我不复读了。
但咱家的日子,不能这么过下去。”
他走到那个红木箱子前,拿起一面边缘锈蚀的小圆镜。
镜子里是一张年轻却略显苍白的脸,眉眼清秀,带着这个年代特有的淳朴气息,但那双眼睛深处,却燃烧着不属于这个年龄的灵魂火焰。
1990年啊!
遍地黄金的年代!
国债、认购证、乡镇企业、价格双轨制……无数在后世教科书和财经报道里被反复分析的造富神话,此刻还只是未被发掘的璞玉。
而他,一个拥有超前三十年视野和知识的灵魂,竟然差点为了一点复读学费寻死觅活?
这简首是抱着金饭碗要饭!
一股混杂着兴奋、荒诞和巨大野心的情绪在他胸中激荡。
前世的郁郁不得志,在此刻找到了绝佳的宣泄口。
这一世,他不仅要活下去,还要站上这个时代的浪潮之巅!
安抚住忧心忡忡的父亲,林凡揣着那沉甸甸的两元钱,走出了那间低矮的土坯房。
九十年代的县城清晨扑面而来:狭窄的街道,偶尔驶过的二八大杠自行车铃声响亮,路边穿着蓝色工装的人们行色匆匆,空气中弥漫着煤烟和早餐摊食物混合的独特气息。
这一切都真实得让他心跳加速。
他没有漫无目的地乱逛,而是径首走向了县城唯一的新华书店。
知识就是力量,信息就是财富。
他需要确认这个世界的细节是否与记忆无误,更需要一张地图,一个通往第一桶金的具体蓝图。
在书店里,他花了半小时快速翻阅了报纸和几本杂志,确认了历史轨迹的一致。
然后,他的目光锁定在了一本《全国邮政编码大全》和一套信封信纸上。
一个大胆而清晰的计划在他脑中瞬间成型。
他走到柜台,掏出那被体温焐热的两元钱。
“同志,买两个信封,两张邮票,再买一本邮政编码册。”
售货员是个年轻姑娘,看了他一眼,利落地扯下邮票,拿出信封和一本薄薄的邮册。
“一共一块五。”
林凡毫不犹豫地付了钱。
手握找回的五毛钱硬币,他感到了重生以来第一次实实在在的掌控感。
用全副身家的百分之七十五,去搏一个无限可能的未来,这买卖,太值了!
走出书店,他坐在马路牙子上,无视了路人好奇的目光,将邮册垫在膝盖上,拿出刚买的信纸,深吸一口气,开始奋笔疾书。
标题是:《致有志青年:十条无需本钱的致富捷径》。
他将记忆中那些适合九十年代初期、操作门槛极低、听起来又匪夷所思的“致富经”提炼出来:如何利用信息差从沿海往内地倒腾电子表、丝袜;如何收集民间偏方包装成“特效药”进行销售(并备注需注意政策风险);如何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搞草编、刺绣对接外贸……他刻意模仿了这个年代报刊上常见的激昂口吻,但又融入了后世营销文案的吸引技巧,确保每一段都极具冲击力和可操作性。
他知道,这种超前的“干货”,对于信息闭塞、渴望改变命运的普通人来说,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。
写完厚厚几页信纸,他仔细地将它们分别装入两个信封。
一封寄往省城发行量最大的《南方信息报》,另一封,则寄往他记忆中此时刚刚创刊、日后将以实用经济信息闻名的《致富时代》杂志社。
投稿地址,他留了青石县的文化馆转交——这是他暂时能想到的唯一能收到信的公共地址。
做完这一切,夕阳己经将天空染成了橘红色。
他把两封承载着全部希望的信件,郑重地投进了那个墨绿色的邮筒里。
“咚”的一声轻响,仿佛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。
林凡站在邮局门口,看着街上逐渐亮起的零星灯火,摸了摸口袋里仅剩的五毛钱。
今晚的饭还没着落,投稿的结果更是未知数。
他能依靠这两封跨越时空的“神级操作”,敲开这黄金时代的第一扇门吗?
(第一章 完)